

高尔夫是英文“golf"一词的音译,由绿色( green)、氧气(oxygen)、阳光(light)和步履(foot)的第一个字母组成。由此可见,高尔夫是一项在阳光下、绿地上进行且氧分充足的强身健体休闲运动,适合各种年龄、不同性别的人们参加。它对维护生态,保护自然环境非常有益。在任何高尔夫赛事中,没有吹哨或喧嚣等不良行为,它把文明礼貌与健体竞技融为一体。它是世界公认的可接触时间最长、温和而智能的运动。实践已经证明,高尔夫运动是本世纪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。
中国的捶丸的文化理念与现代高尔夫文化
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,中国古代的捶丸和现代高尔夫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。国内一些学者认为高尔夫起源于12世纪的中国,当时称为“捶丸”。
捶丸,“捶”者打也,“丸”者球也,是我国古代球类游戏的一种。据多部史书记载,我国北汉时期皇室贵族的游戏“捶丸”,从球场的布置与游戏规则都与今天的高尔夫球极相似。
从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看,捶丸的出现与盛行于唐代的球类活动有密切关系。唐代,出现了一种拿球杆徒步打的球类游戏,叫做“步打球"。玩步打游戏的主要是一些后宫佳人,但是到了宋代时,步打已经成为一种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大型游戏活动。最形象、最完整地反映当时捶丸活动情形的,是现存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中的元代捶丸图。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《明宣宗行乐图》和明朝画家杜堇所绘的《捶丸仕女图》中则说明捶丸作为一种高雅的体育娱乐活动,盛行于皇族及士大夫之间。元蒙古西征捶丸传入欧洲。历史上,成吉思汗的后代窝阔台曾于1240年征服了俄罗斯,通过欧亚间安全顺畅的水路、驿道,大批来自西域的商人、罗马教士、俄罗斯使者云集于元大都。这一时期,中国的罗盘、火药、活字印刷术甚至娱乐用的纸牌也都随蒙古人传入欧洲,而中国的捶丸很可能在这次欧亚文化大交流中,随着东西来往的马队传到了欧洲。